晁盖为何要多次营救宋江?害怕重蹈王伦的覆辙!

时间:2023-05-15 阅读:16 评论:0 作者:admin

晁盖为何要多次营救宋江?害怕重蹈王伦的覆辙!

水浒里晁盖和宋江都曾是万人瞩目的焦点,一个是东溪村保正,一个是县里的押司,按理说都是小角色,不过都曾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水泊梁山里占着重要地位。晁盖劫取生辰纲,宋江拼了血海干系前去搭救。宋江有难,晁盖也是义无反顾,救了一次又一次。那么晁盖为何如此,难道仅仅是报恩?

宋江比晁盖有本事,这是晁盖不可否认的事实。晁盖自己也说过“四海之内,名不虚传。结义得这个兄弟,也不枉了”,后来又说“贤弟如何这般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己,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

可见在晁盖眼里,宋江不仅是一个声名远播的人,也是个气魄很大的人,如果胆小如鼠,心中没有江湖情义,断断不敢冒此风险。

不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救宋江,则不只是如此简单:

其一,大势所趋,梁山上好多人都敬佩宋江。宋江号称及时雨,梁山打的是替天行道的大旗,既然宋江要遭到毒手,自然会引起众多英雄的愤慨。救宋江也是大家伙的心声。

其二,为了壮大自己。梁山虽然号称八百里水泊,其实人手也很有限,尤其是有识之士,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尤其是宋江当时在江湖上很有威望,好多人听得宋江的名声无不下拜,就是晁盖手下的兄弟也受过宋江的恩惠。这样的人上了梁山,肯定会为自己卖命。

其三,害怕重蹈王伦的覆辙,梁山上有的是能人,比如豹子头林冲,既然是贼窝,俗话说盗亦有道,你就要光明正大,不能小肚鸡肠,尽管宋江有本领,你也要把他弄来,让他死心塌地的为自己服务,绝对不能学王伦,固步自封,而且王伦的结局就是死路一条。

其四,治理梁山绝对不是晁盖之类的草莽英雄,希望有新鲜的血液。宋江精通吏道,又有领导才干,自然能够治理好梁山,晁盖一心把宋江当成千年老二来培养,当然他不知道老二其实也是想当老大的。

如果晁盖第一次救宋江纯属报恩,后来的几次相救,大概就是让宋江感到自己很讲义气,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古人挂在嘴边的话,当然他哪里知道宋江并不讲究信义。

关于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的“后”的释义,学界历来有两种观点。一是儿孙对长辈要尽后代的责任;二是娶妻生子,延续子嗣。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前者。我的理解是,二者并无冲突,前者宽泛,后者具象,实则前者已经包含了后者。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怎么去理解,若一个男人“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在古代都属于不孝。

古代确实出现过不少独身男人,独身即意味着“绝后”,“绝后”即意味着不孝,而古代男人之不孝,即意味着要承受来自家庭、社会及儒家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诸多压力。但赵炎意外地发现,这些独身男人似乎并不惧怕压力,他们面对“绝后”往往各有说辞,且均能大义凛然、自圆其说。茶圣陆羽:生“不知何许人也”,死亦何惧无后?陆羽,寿72岁,婚史不详,从其自传及各种史料记载来分析,多半是未婚。他是一个弃婴,不存在父母之命;相貌丑陋,不认字,还口吃(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当过优伶,二十岁以前,一边演戏一边学文化,未曾结婚;其后考察茶事,先后出游四川、江苏、浙江等地,在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开始闭门著述《茶经》,一直到公元780年,呕心沥血三十载乃成,其时他已年近五旬,依然未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35829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