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匈奴的大将军卫青:一生最敬畏的竟然是他

时间:2023-05-04 阅读:12 评论:0 作者:admin

横扫匈奴的大将军卫青:一生最敬畏的竟然是他

大将军卫青能征惯战,几度大破匈奴,加上姐姐卫子夫是汉武帝皇后,外甥霍去病是骠骑将军,另一个外甥是当朝太子。十数年间,卫青的权势可谓权倾天下,即便是汉武帝也忌惮三分。可是,就是这么一位横扫大漠,功盖天下的卫青,对一位低阶文官却敬畏有加。这是为什么呢?此人叫做赵禹。赵禹出身法家,担任汉朝御史,曾经主持律法的编订工作,为人凛然有节操,做事情不讲情面,一切以法令为准。

一旦其他官员有错,赵禹必定弹劾,即便对方是大将军卫青。有一次汉武帝让卫青推荐一批人出任郎官。汉代的郎官,是皇帝的侍从,虽然没有品阶,但早晚追随皇帝,地位很超脱。朝中许多大臣,都曾经担任郎官。可以说,这本是汉武帝给卫青一个恩惠。卫青担任大将军多年,早就养成了骄奢的习惯。他家中仆从极多,他挑选了其中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人,准备推荐给朝廷。这时候,担任赵禹来访。卫青主动前往迎接,两人聊天时说道推荐郎官的事情。赵禹主动提出帮忙看看,卫青也没在意,就答应了。

没想到赵禹把这批人召集起来,一一盘问,比如对兵法有什么了解,对朝政有什么看法,对礼仪法度知道哪些等等。最后,赵禹告诉卫青,你选的这些人,全部都不合格。卫青听了,郁闷了。他冷着脸告诉赵禹,推荐何人为郎官,乃是本人的事情,希望赵禹不要插手。赵禹不为所动,他说:“将军您错了!我听说,大将门下必定出将种。古人也有言,看不到主人的话,就看他的仆从。如果不了解那个人,就看那个人的朋友。身为大将军,有为国举才的职责,可是您推荐的都是一些衣着光鲜,只知道拍马溜须的人。皇帝难免会认为大将军平日与小人为伍,若是惹得皇帝对您反感,您悔之晚矣。”

卫青听了,沉默很久。他把家中所有人全部叫来,让赵禹重新选择。经过一番严格的筛选,最终赵禹选择了两人,一人叫做田仁,一人叫做任安。这两个人此前因为多嘴,得罪了卫青的管家,被发配喂马。听到赵禹选择了两个喂马的奴隶,卫青更不高兴。不过,谁让这是赵禹的选择了。和赵禹交往多年,卫青对这位朋友的耿直深深了解。最终他向朝廷推荐了两位,而两位果然不负众望,后来都成为军中高级将领。司马迁写的《报任安书》里面提到的任安,就是卫青的马夫。

宋代有个制度:“事无大小,悉付外廷议”,意思是国家的事无论大小,都要经过以宰相、御史为代表的行政、司法系统的讨论,皇帝不能独断专行。宋仁宗一直敬畏着这种法度。仁宗很喜欢张贵妃,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想做宣徽使(类似于皇家总管),张贵妃给仁宗吹吹枕边风。仁宗本来就是个糯米团子,很好讲话,立即满口答应。可仁宗的决定在“廷议”(类似于内阁部长会议)时没有通过。过了段时间,张贵妃故态复萌,仁宗也再次答应。那天临上朝,张贵妃送皇帝到殿上,抚着他的背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皇上说:“得!得!”果然下圣旨任命张尧佐做宣徽使,谁知包拯坚决反对,说这个动议不是早就否决了吗?皇上您怎么可能推倒前议?“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最后仁宗只好收回成命。回到内廷,张贵妃前来拜谢,皇帝举袖拭面,埋怨道:“你只管要宣徽使,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35512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