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游记中沙和尚为什么佩戴九颗骷髅项链?

时间:2023-05-02 阅读:16 评论:0 作者:admin

揭秘:西游记中沙和尚为什么佩戴九颗骷髅项链?

在大家的印象里,沙和尚是一位朴实忠厚、不辞劳苦的人。然而,沙和尚在《西游记》中的第一次亮相,却是一个十足的恶魔:“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獠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一声叱咤如雷吼,两脚奔波似滚风。”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他胸前的骷髅项链。关于这个项链的来历,沙和尚曾对观音菩萨解释道:“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

在《西游记》成书之前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沙和尚的原型深沙神,也曾对三藏法师说:“项下是和尚两度被我吃你,袋得枯骨在此。”元代《西游记》杂剧中,沙和尚也道:“有一僧人,发愿要去西天取经,你怎么能够过得我这沙河去?那厮九世为僧,被我吃他九遭,九个骷髅尚在我的脖项上。”

这做项链的骷髅,竟然是唐僧的前世!并且被沙和尚吃过九次!至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西游记》中经常提到唐僧是金蝉子的十世转世了。有的学者认为,将骷髅头挂在脖子上是沙和尚炫耀战功的一种方式。这种炫耀战功的方式其实源于古代原始部落的习俗。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普遍存在猎首,并以人的头骨作为装饰的习俗。在非洲原始部族中,人们往往吃掉战俘,留下头骨作为炫耀战功的标志。除此之外,猎头习俗和头颅崇拜又有密切的联系。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的《金枝》中有很多关于将猎取的头颅作为神灵崇拜的记载。《山海经》中的“刑天”,就是一位被砍掉头颅的怪物。直到汉末蔡琰的《悲愤诗》中,还有“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诗句,这正是北方少数民族以人头炫耀战功的真实记录。

除此之外,学者们还认为,沙和尚的骷髅项链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在佛教密宗中,金刚、明王、护法神等神佛造像大都有骷髅装饰品,有的头戴骷髅冠,有的身戴骷髅璎珞。例如,怖畏金刚身佩50颗人头,遍体挂人骨珠串。据说佩戴人骨、骷髅一方面象征世事无常,另一方面则象征战胜恶魔和死亡。而沙和尚项上的骷髅,不是普通的骷髅,它本是得道高僧的头骨。正是这个原因,唐僧师徒才能依靠这骷髅项链和观音菩萨的宝葫芦,顺利渡过了连鹅毛都浮不起的流沙河。这串骷髅项链在完成任务之后,也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见了。

著名军史作家、旅日著名军史作家萨苏,又推出新作《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抗战》。作为广受好评的《国破山河在》一书的续作,本书秉承了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和立场,以发掘出的日方资料和国内记载相互考证,力求使更多历史细节得以重现。

在描写敌后抗战的文艺作品中,时常出现八路军讲日语的情节。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八路军,是怎样熟练掌握日语,以至冒充日本兵都不会被发现呢?从敌后武工队出身的老战士那里,作者找到了答案。

1.“学不好的,都牺牲了”

大家可能会对文艺作品中的一种描述产生怀疑,那就是八路军居然能冒充日本兵。这是因为,其实日语是一门不容易吃透的语言,它的发音、变格等微妙之处极多,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很难说得天衣无缝。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35393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