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与戎事相联,马的数量是国家富强的象征。蒙古建立的元朝以骑兵著称,蒙古及探马赤军骑兵纵横百年无所匹敌。元末大起义,各路义军在蒙元骑兵的打击下,也多有失败。唯独,来自安徽凤阳的朱元璋起义军,也就是后来的明军,却是擅长骑兵战,无论常遇春等将军,还是士兵,拥有大批弓马娴熟的战士。这些来自南方的骑兵,还打败了蒙古人,一路夺取了北京城。这也让很多人大惑不解。明军早期这些弓马娴熟的骑兵战士,在水网如织的南方山地田间,到底是怎样练成的?
为什么宋朝也在南方,因为缺马无力对抗北方游牧骑兵,但是朱元璋却可以从南方出发,统一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还要从元朝马政说起。开辟牧场,扩大牲畜的牧养繁殖,尤其是孳息马群,成为蒙元国家的一贯政策。元朝在全国设立了14个官马道,所有水草丰美的地方都用来牧放马群,“自上都、大都以及玉你伯牙、折连怯呆儿,周回万里,无非牧地”(《元史》卷100《兵志》三)。
元朝官方牧场,主要是在北方,正如元人徐世隆所说:国马牧于北方,往年无饲于南者。到了元成宗继位后,开始在南方饲养官马。大德十一年(1307年),朝 廷曾发行盐券向农民换取秆草、牧草近1300万束。大都留守司,专设有苜蓿园,掌种苜蓿,用以饲马驼膳羊。朝廷还颁布劝农条画,令各村社广种苜蓿,喂养牲畜。漠南地区的官牧场牲畜,由地方政府提供人力、物资,普遍搭盖棚圈。
官家牧场的马群动辄数十匹,甚至是千百匹一群,其他牛羊也大致如此。这样,就需要大量的专业牧工,其专业划分大概有;骒马倌(苛赤)、骟马倌(阿塔赤)、一岁马驹倌(兀奴忽赤)、马倌(阿都赤)、羯羊倌(亦儿哥赤)、山羊倌(亦马赤)、羊倌(火你赤)等。
为了更好的在南方养马,牧工们还摸索出在南方官牧场牧养马的方法,据 《元史·文宗纪》记载,"所牧国马,岁给盐,以每月寅日啖之,则马健无病。
元朝的牧工压力极大,因为朝廷的政策是, 如发现牧马病死,要追究牧人的责任,死3匹,牧人赔偿大牝马1匹;死2匹,牧人赔偿两岁马1匹;死1匹,牧人赔偿牝羊1只。
工作辛苦,酬劳低微,业绩任务重。张弼有诗养马行云;领马易,养马难。妻子冻馁俱尫孱,若有刍豆且自飡,安能养马望息蕃?平原草尽风色寒,羸马散放声嘶酸。忽然倒地全家哭,便拟赔偿卖茆屋。茆屋无多赔不足,更牵儿女街头鬻。隣翁走慰不须悲,吾家已鬻两三儿。
所以绝大部分牧工,其实都不是蒙古人。而是南方汉人,大致上是,牧工中蒙古人、回回人占十分之三,汉人占十分之七。
而管理人员则是来自南俄罗斯大草原的钦察人,元朝从被俘虏来的钦察人中,挑出一部分人到皇帝的官牧场上充当牧人,叫作哈剌赤,其中最能干的被选拔做管理畜牧的官员,如钦察人其俗善刍牧,俾掌尚方马畜。
那么,元朝在南方的牧场在哪里呢?当时,大漠南北和西南地区的优良牧场,其见于记载的有下列诸处:甘肃、吐蕃、云南、芦州、河西、亦奚卜薛、火里图麻(巴尔虎境内)、和林、斡难(鄂嫩)、怯鲁连、阿剌忽马乞、哈剌木连、伊奇烈思、亦思浑察、成海、阿察脱不罕、哲连亲岱尔以及上都、金山以南、木纳火失温、伊奇布薛(属云南行省)、吉利吉思。庐帐而居,随水草畜牧(《元史》卷160《徐世隆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