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个姜抚先生,自称活了几百岁,有长生不老之术。玄宗将他奉为上宾,王孙公子也趋之若鹜,名噪一时。某日,有个布衣书生求见,姜抚傲不为礼。书生再拜,问先生是何时人?答梁朝人。又问在梁为何官?答西梁州节度使。书生便起身叱道:“何得上欺天子,下惑世人?”盖梁朝僻处江南,并无西梁州,也无节度使这官位。姜抚被揭露,又惭又恨,不久便死了。
姜抚的骗术并不高明,稍通史实如书生,三言两语就将之揭破了。然而何以能够骗到这许多人?文中关于玄宗皇帝的描写或许可以窥见端倪——“好升仙之言”。有所好,才会有人投其所好。换而言之,玄宗上的不是姜抚的当,而是自己的当。延年益寿、成仙得道、超凡入圣……心有种种妄念,骗子便乘虚而入了。秦始皇信道,至于“连弩射海日”;汉文帝问鬼,不惜“夜半虚前席”;梁武帝佞佛,毕竟“求福更得祸”……越是万乘之尊,妄念越深,一方面想要永享仙福,再活五百年;一方面又骄横自负,觉得天必眷顾于我,如此一来,正给了骗子可乘之机。信徒之愚蠢,并非蠢在智识,而是蠢在贪妄心。
姜抚还算有气节,至少脸皮不够厚,竟会羞愤而死。在他之后,千百年来,各式各样的姜抚阴魂不散,层出不穷,比前辈又要高明许多。如之前的李一,今日的王林,其共同点在于上当的不是一般人,而是高官、名流、巨富,即所谓社会高层。这似乎说明,知识这个东西并不会因为财富、地位变化,在愚昧这事上,各阶层的水准大约是差不多的。当然,在诧异骗子何以有这么多信徒的时候,除了妄念这个理由外,也还要考虑到另一件事:“圈子”。据说很多人接触“大师”,并非真正信奉,而是为了进入“圈子”。姜抚之所以为世人所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玄宗的崇信,官员们才会趋奉。来访姜抚者,未必没有能够识破真相的。但趋奉可以与圈中人拉关系、套近乎,所谓“曲线救国”;揭露却要冒得罪他人的大风险——皇帝的新衣可不是谁都能说破的。愚昧、贪婪和怯懦,往往相伴而生。
《水浒传》中的“教头”,最为人知者非林冲莫属,所谓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也,小说以林冲为教头而矜许。除林冲外,尚有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打虎将李忠、柴进庄中之洪教头、病大虫薛勇、金枪手徐宁等十三四人涉及教头者[1],然教头一职,实乃宋朝军队中教习武技之小吏,并不是“官”,因而社会地位不得称高。教头形象的成功塑造与展现,丰富了《水浒传》的美学意义与文化价值。
一、宋代的教头
透辟理解宋代教头一职,对深化认识《水浒传》人物的性格非常必要。现据史料记载及《水浒传》中有关描写,先对教头一职做一解说。
《宋史·兵志六》有如下一段文字:
[元丰]二年(1079)十一月,始立《府界集教大保长法》,以昭宣使入内内侍省副都知王中正、东上閤门使狄谘兼提举府界教保甲大保长,总二十二县为教场十一所,大保长凡八千八百二十五人,每十人一色事艺,置教头一。凡禁军教头二百七十,都教头三十,使臣十。弓以八斗、九斗、一石为三等,弩以二石四斗、二石七斗、三石为三等,马射九斗、八斗为二等,其材力超拔者为出等。当教时,月给钱三千,日给食,官予戎械、战袍,又具银楪、酒醪以为赏犒。三年,大保长艺成,乃立团教法,以大保长为教头,教保丁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