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史上道光年间火柴竟是奢侈品:被进贡给皇帝

时间:2023-04-02 阅读:13 评论:0 作者:admin

清朝史上道光年间火柴竟是奢侈品:被进贡给皇帝

导读:火柴,老一辈人都叫它“洋火”,顾名思义它是个舶来品。清朝道光年间,西方国家以“火柴”作为高级礼品向道光皇帝朝贡。此后,火柴作为商品被大量引入,它顺利地敲开了的大门。为了抵制国外火柴厂的垄断,民族资本走上了创办火柴厂的艰辛道路。 100多年来,火柴业历经风雨,同时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记忆。

据《深圳晚报》报道,1827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沃克发明了与现代火柴相近似的引火棍,并开始参照自己发现的办法研制火柴。1827年4月7日,约翰·沃克出售了他制作的第一盒火柴。他的火柴一盒有84根,售价一先令。火柴盒的一端贴有一小片砂纸,把火柴头夹在砂纸中间,向外一拉,火柴便点燃。1830年出现了黄磷火柴,这种火柴一经摩擦即可引燃,但容易出危险,而且它的烟有毒。1835年,有人发明了安全无害的赤磷火柴。到1848年,德国人又发明了今天通用的安全火柴,使用火柴的人更多了。

火柴是怎样传入的呢?道光年间,西方国家以火柴为高档礼品向道光皇帝朝贡,这新奇的洋玩意立刻引起了皇亲国戚和重臣富商的惊叹与追逐。外商瞄准商机,将火柴作为商品大量引进了市场,“洋火”由此得名并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点燃。在那时候,这神奇的“洋火”,对老百姓来讲还是一种奢侈品。关于这段历史,晚清文人孙玉璋所撰写的《异闻琐录》(同治九年四月刻本)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道光间,英夷所贡杂物,多谣巧好玩。中有自来火者,长仅盈寸,一端五色洋药,擦之而火爆发。士大夫见之莫不惊奇,以为鬼物。今各大商埠均有市者,唯索值厅昂,非豪商显宦无力求之耳。

导读: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就曾被楚国画像通缉。政法大学法制史研究所蒲坚教授认为,“这张伍子胥的画像,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早的一次通缉。”

伍子胥的画像最早的“通缉令”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就曾被楚国画像通缉。公元前522年,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做了相国。《国语·楚语》和《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记载,楚国到了楚平王年间,因为楚平王荒淫无度,国势日衰。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为乱”,伍子胥及其亲属被裹入这场政治斗争,后因亲属尽被杀害而逃到吴国。楚平王为了追杀伍子胥,命人制作了他的画像,张贴到全国各地,并悬赏捉拿。政法大学法制史研究所蒲坚教授认为,“这张伍子胥的画像,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早的一次通缉。”

但据《后汉书·党锢传》记载,东汉汉灵帝年间,为了缉捕张俭而制作的“通缉令”也可谓我国历史上极为典型的“通缉令”。在汉桓帝时,大宦官、中常侍侯览在其家防东(今山东金乡县西北)“残暴百姓,所为不轨”。同乡人张俭不畏权势,毅然写奏折给汉桓帝,揭露侯览的罪行,请求诛杀侯览。但奏折终因落入侯览之手而被扣压,侯览与张俭也因此而结下冤仇。此次事件称为“党锢事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34001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