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士中,梁实秋可谓最善吃的一位。别看平日里举止仪态万方,风度儒雅,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莫不中节而有道,私下里却对口腹之欲有着超乎常人的嗜好。
作为人,吃饭穿衣乃每日“必修课”。然而仔细一想,历来人们对吃饭与穿衣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在大家意识中,吃饭完全是一种生理需求,毫无审美情趣可言,即使你把菜做得香气盈室、可口诱人,也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岂能跟色彩斑斓、花样繁多的服装艺术同日而语。故吃饭是一件大俗事,上不得台面,甚至由此引申出一些略带贬义的称谓:比如某官员若身居要职却无所事事,可斥之作“尸位素餐”;某人办事不力,我们往往嘲笑其为“酒囊饭袋”;有人上班出工不出力,也可以讽刺他是“吃闲饭的”。那么吃饭真非雅事?恐怕不是,毕竟那些名人雅士也皆有嘴一张,与饭为伍,不妨以民国名士梁实秋为例,看看他的饕餮生活。
民国名士中,梁实秋可谓最善吃的一位。别看他平日里举止仪态万方,风度儒雅,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莫不中节而有道,私下里却对口腹之欲有着超乎常人的嗜好。早在就读清华学校时,梁就创下一顿饭吃十二个馒头、三大碗炸酱面的纪录。而这种令人咋舌又不甚光彩的“饭桶”行径,绝非因他拥有着如象巨胃,很大程度上乃是纯粹出于追求那种大快朵颐的快感。并且他还常给人说自己最羡慕长颈鹿,有那么长的一段脖颈,想象食物通过长长的颈子慢慢咽下去时“一定很舒服”。
终其一生,虽然几经颠沛流离、辗转各地,梁实秋却对“吃”情有独钟,有钱时随心所欲,挥金如土,玩命地“作”,穷困时也从不亏待自己的一张嘴,独辟蹊径,别出心裁,花小钱照样能让盘中之物活色生香。总之,梁这一辈子,除了其令人仰视的文学成就之外,其对饮食之道的造诣也罕有人能与之匹敌。别看一日三餐,人家吃出了味道,吃出了学问,吃出了境界,吃出了真谛,真不愧是“治世之饕餮,乱世之饭桶”啊!
汉武帝雄才大略,手下名将如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者也不在少数,唯独对少年英雄霍去病情有独钟,却是为何?
其一,霍去病是外戚,乃是皇后卫子夫的外甥,太子刘据的表兄弟,大将军卫青的外甥,此时皇帝格外器重卫子夫家的人,因为卫子夫出身低贱,霍去病卫青等人都是母亲和野男人苟合的产物,他们都缺少幸福的童年。
其二,霍去病的作战思想是皇帝自己传授,汉武帝把霍去病看成了自己的影子,况且霍去病战功赫赫,一到沙场便直人匈奴,甚至甩开汉军几百里。尽管是孤军,可他却仍是所向披靡,并胜利返师。汉武帝极其欣赏霍去病的表现,在未央宫的庆功会上,他得意地说: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此举震惊了整个朝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