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得来的皇位:唐太宗的“轻骑冲锋”情结

时间:2023-03-31 阅读:17 评论:0 作者:admin

马上得来的皇位:唐太宗的“轻骑冲锋”情结

当李世民决定,借助石头,来使得昔日的六匹爱马永驻昭陵的时候,他正面临着越来越孤独的帝王生涯。

贞观十年(636年),李世民沉浸在丧妻之痛中,结发二十多年的长孙皇后弃他而去了,他已经37岁,“年二十四平天下”的青春时代,对他来说,正是往事不可追返。作为皇帝的他,即使一时兴起在皇苑中追猎一只兔子,都会受到臣下以恭敬进谏的方式施行的管教,提醒他一个皇帝的本分:不可以乱说乱动。

李世民也尽了一个凡人都能做出的一切努力,在完成人民对一个圣明天子的期望。比如,他下令,按照皇后“薄葬”的遗嘱,对于皇后和自己的身后安排一切从俭,其中,包括利用九嵕山的天然山势作为昭陵的陵冢。这时,他还没有染上晚年的荒唐。按照他当时的想法,在山陵前安放一系列的石刻,就足以装点他和皇后的永眠之地了。据李世民自己说,当时“凿石之工才数百人,数十日而毕”,可见雕刻的规模、数量都不小。可惜的是,这些石制作品流传到今天的,似乎只有浮雕形式的“昭陵六骏”。

李世民没有像古罗马的皇帝那样,用千军万马的浩大场面来昭示自己的武功,虽然他一生中多次做过这种场面的主角,并且,通过那一时代的墓室壁画,我们清楚地知道,当时的艺术家完全有能力承担这种大场面的绘制。他仅仅在自己的陵墓前再现了六匹马,仿佛在说,关于他,关于他的军事生涯,这六匹马已经说明了一切,表达了一切。

是的,对于会看的眼睛,这六块浮雕似乎单纯的画面,却饱含了丰富的、足以意会的信息。比如,插在拳毛騧、什伐赤、飒露紫身上的箭矢,就在提醒人们的目光去注意这样一个情况:这六匹坐骑全都不披罩甲。

须知,自南北朝至隋,本是重装骑兵发达的时代。这个时候时兴“甲骑具装”,即骑士身穿结实的铠甲,跨下的坐骑则披罩专为战马制作的马铠,当时叫做“具装”,这样,人和马都处于甲罩的防护之下,很难被箭矢、矛枪穿透,自然临阵对抗的能力大增。也因此,“甲骑具装”的重骑兵部队就成了显示一支军队、乃至一个国家武力的重要象征。例如,隋炀帝大业七年发兵征辽东的时候,组织了类似后世誓师典礼或阅兵式的重大场面,其中的骑兵团都是人穿明光甲或犀甲,马披铁具装或兽文具装。李世民在武德四年生擒窦建德、迫降王世充,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在长安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也曾经“阵铁马一万骑,甲士三万人”。

可是,李世民自己却很少骑乘配备具装铠的马,相反,他一向采取“轻骑”的方式。这和他喜欢采用的战术有关。以我们钦佩的现代名将而论,巴顿虽然勇猛,可也不会(并且也不被允许)亲自开着坦克冲到德国人的阵地上去,艾森豪威尔更不可能坐在一辆装甲车上到德军前沿去做诱敌深入的引饵,可这正是二十来岁的李世民喜欢干的事:

在平薛仁杲的时候,两军交锋,李世民带领几十名骁骑直冲入敌阵当中,与自己的大军里应外合,直杀得对方大溃败,然后,他又“率左右二十余骑追奔”,搞得薛仁杲勇气尽丧,束手投降。——这个时期,他骑乘的是“白蹄乌”。

大破宋金刚的时候,李世民亲率精骑从敌人的阵后发起冲击。“特勒骠”正是他的跨下神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33657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