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有关太平轮的故事,如今只有在上海市档案馆的库房里才能找到些许支离破碎的记忆残片。遗憾的是,当我们来到上海市档案馆,打开尘封的卷宗,那些残片还是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历史真相
1949年1月27日深夜,从上海开往台湾基隆的客船太平轮在驶离吴淞口不久后,在舟山群岛海域与一艘货船相撞沉没,千余乘客与船员被冰冷的海水吞噬。这是近百年来最大的海难,堪称东方“泰坦尼克号”事件。
今天,吴宇森执导的电影《太平轮》(上)正式公映,65年前这起惨烈的海难事件再次被记忆唤醒。然而,历史终究不是偶像片,有关太平轮的故事,如今只有在上海市档案馆的库房里才能找到些许支离破碎的记忆残片。遗憾的是,当我们来到上海市档案馆,打开尘封的卷宗,那些残片还是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历史真相,有不少谜团至今尚未解开。
谜团一:太平轮究竟有没有超载?
上海市档案馆共藏有572页有关太平轮海难的档案。“当晚,星斗满天,海面风平浪静且没有雾。”这是一位幸存者对海难当天天气的描述。天公作美,太平轮缘何在碰撞后这么快就沉没了?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原因是轮船超载。
据档案专家姜龙飞透露,太平轮原属太平船务公司,后被上海中联企业有限公司以每月7000美元的代价租赁过来作为上海与台湾基隆之间的往返交通工具。该客货轮的核定载重为2050吨,而1949年2月1日出版的《大公报》披露:“载重逾额的太平轮原定26日启程,因装载钢条600吨,延到27日下午4时多才开。当这批钢条装了150吨时,船长即声明已足额,但因公司当局已收了600吨的运费,故只得照装。”事后有人统计,太平轮起航时累计载重已达2700多吨,严重超载导致吃水线没入了浊黄的江面以下。货舱中,有往来行商为台北迪化街商铺准备的南北货、中药材,北京荣宝斋的玉器、古董,上海小儿科名医徐小圃珍藏的名人字画,甚至有传言说从故宫流散的怀素的字也在船上。另据《新闻报》载,船上“尚有陈果夫氏别克轿车一辆,车夫一人”……
一位名叫卢超的罹难者家属陈诉法庭,27日上午他送侄子上船,去台湾念书,“只见船上甲板已与码头齐平,以前上船时须由梯子上船,此次竟举足即可踏上”。
对于超载,中联公司并不认账,其董事兼副总经理马斯才在法庭上宣称:“太平轮当天载重2093吨(超载仅43吨),其中货物载重1409吨,货物中含‘重量货’,即钢条不到200吨,船行驶时吃水前14.02呎(1呎等于30.48厘米),后16.10呎,各尚有1呎富裕。”
谜团二:有多少乘客随船遇难?
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的法院档案显示,在太平轮所有者--中联企业公司提供的名单里,正式登记的乘客是508名,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有登记,通过各种方式上了船,这让事后有关生还者的统计变得很困难。事发后,有多少人幸存?姜龙飞透露,1月27日,时间已交农历年关,从上海开往基隆的航班,春节前只剩下太平轮一家了。虽然太平轮的508张有效船票早已售罄,并且超额,达562张,但凭人情关系,加上足够的真金白银,大量的无票乘客仍然得以登船。路子广的人,甚至拿张公司高层的名片也能上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