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发电报只写一个字 换来的巨款够用五百年

时间:2023-03-21 阅读:12 评论:0 作者:admin

孙中山发电报只写一个字 换来的巨款够用五百年

二十世纪的是一个革命的世纪。革命的队伍里诚然有投机者、起哄者、小贩、幻想症患者,但开辟新世纪的革命家们多有理想,有仗义疏财、毁家纾难的精神和实践。他们视金钱如粪土,而视道义、友谊、文明等等为生命的最高价值,人生的飞扬展开在他们是自然之事,又是他们不得不如此的本质。在后革命、或祛魅社会的人们看来,革命家们那种集理性、欲望和精神气魄于一身的人生行状已经是不可理喻的张狂之举,是不可企及的德性高标。

张静江就属于这样的革命家。

张静江本是商人的后代,他自己在商场也长袖善舞。他跟晚清名臣孙宝琦出使巴黎,在父亲的鼓励下,发展海外贸易,获得成功。但他并没有为此满足于做社会分工中的商人角色,或做政府的小公务员,而是因缘际会,进入了国家制度的参与建设层面,介入了时政。

在巴黎,对清政府腐败无能反感的张静江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成为一名激进的反清革命的倡导者。1905年,张静江与吴稚晖、李石曾三人成为莫逆之交,联合陈璧君、蔡元培等人在巴黎成立世界社,刊行《新世纪》周报、《新世纪丛书》和美术画报《世界》,开人宣传无政府主义之先河。他经常在旅欧华人中发表反清言论。由于他的清使馆随员的特殊身份,听众怀疑他别有用心,不敢与他交往。尽管如此,以”宣讲师“自居的张静江依然故我,逢人即倡言革命、寻找知音。一次,他陪同孙宝琦到比利时参观,见人大谈革命道理,结果被当地留学生中的革命党人误认为奸细,几乎遭到殴打,幸亏他一阵疾走才逃脱。这种狂热而孤独地宣扬革命的经历,几乎是任何时代渴望变革又找不到具体道路的众多仁人志士的共性。这些人也容易颓废成为大变革时代的”多余人“、”畸零人“。

张静江

但张静江却没有怀才不遇的伤感,也没有犬儒颓丧的消沉。为寻求社会发展进步之路,他主动结识同路人。1905年,二十八岁的张静江坐船办事,得知孙中山也在同一船上时,就去结交孙中山:“君非实行革命之孙君乎?闻名久矣,余亦深信非革命不能救。近数年在法国经商,获资数万,甚欲为君之助,君如有需,请随时电知。余当悉力以应。”

张静江给孙中山留下地址,相约通电暗号,电文以ABCDE代表不同的数码:A为一万元,B为二万元,C为三万元,D为四万元。E为五万元。两年后,东京同盟会本部经费枯竭,筹款无着。孙中山万般无奈之际想起与张静江邂逅之事,便对黄兴谈起,想往巴黎发一封电报试一试。他们就给这个清政府使馆官员发电文,写了一个“C”字。很多人大惑不解,有人说孙幼稚可笑,有人说孙滑稽荒唐,还有人跟孙中山打赌:“仅凭一个C字,能讨来三万法郎,岂非太阳从西边出?”(据说当时孙中山的生活费一天仅为一角五分。)但数日后果真有三万法郎从巴黎汇到,革命者们大为惊喜,视若“天佑”。

后来孙中山为筹集广东及云南革命起义所需款项,又先后以A字和E字致电张静江,张两次都如约汇到一万和五万法郎。为此,孙中山让胡汉民代笔函谢张静江,并详述军事行动及款项开支情况。张静江复信说:“余深信君必能实行革命,故愿尽力助君成此大业。君我既成同志,彼此默契,实无报告事实之必要;若因报告事实而为敌人所知,殊于事实进行有所不利。君能努力猛进,即胜于作长信多多。”以后孙中山有急事需求援,张静江总是想办法如期按数汇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33242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