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鲁迅写过一篇《人的生命圈》,说战争到来时,大家都要逃难,但是阔人逃难要比蚁民方便得多,因为阔人可以坐飞机,蚁民只能乘坐其他交通工具。
鲁迅说的阔人,指的是特别有钱的人,不包括他自己。他的收入不能算低,北洋时代,他在教育部上班,同时在大学兼课,月薪最高300块大洋;后来北洋政府倒台,他跟许广平隐居上海,全靠卖文为生,平均月收入仍然在300块大洋左右。300块大洋是多少钱?按照1930年北京市面上的粮食价格,一块大洋折合人民币120元(拙著《民国房地产战争》详细探讨了大洋在民国时代各个城市的购买力,它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城市相差甚远。仅以买米为例,一块大洋在北京和在上海的购买力就截然不同,在上海最多相当于现在60元人民币,在北京的购买力则相当于100元以上),300块大洋就是36000元,绝对属于高收入群体。
鲁迅收入如此之高,却从来没有坐过飞机。他去过日本,去过香港,都是坐船。1929年他从上海回北京看望母亲,坐的是火车。当年在教育部上班时,他跟同事去陕西讲课,也是坐火车去。为什么不坐飞机?因为那时候民营航空还没有开通。即使开通了,他也买不起机票。
月收入好几万元,竟然买不起机票,搁到今天是个笑话,但在民国确实是这样,民国时代的飞机票实在太贵,如果不是土豪一流,真的坐不起飞机。
我见过一张解放前的机票存根,票面上显示,某乘客在1945年12月21日乘坐航空公司的客机从重庆飞往上海,单程票价102000元。这102000元当然是法币,当时法币虽然贬值,购买力毕竟还在,这么多法币仍然算是一笔大钱。同样在1945年12月,上海启明纱厂总经理的月薪只有7700元(也是法币),重庆明伦中学校长的月薪只有2000元,坐这么一回飞机,得花掉一个总经理一年的薪水,或者一个中学校长半辈子的薪水!
1945年的机票票价或许是个特例,因为那时候抗战刚刚胜利,流落在陪都重庆的富商大贾和达官显贵急着返回家乡,车票船票和飞机票都非常抢手,价格之高居历史之最。为了弄清楚民国时代乘坐飞机的成本到底有多高,我们不妨再看看1935年的行情。
1935年,大陆有两大航空公司,一是航空公司,一是欧亚航空公司,航空公司主飞南北航线,欧亚航空公司主飞东西航线,我们且以航空公司的南北航线为例,看看当时的机票价格。
按照航空公司的定价,从北京飞天津的单程机票要卖180块大洋,从天津飞青岛的单程机票要卖460块大洋,从青岛到南京的单程机票要卖430块大洋,从南京到上海的单程机票要卖160块大洋。如果直接购买从北京到上海的机票,航空公司会给打折,打折后票价是1080块大洋。
鲁迅1935年仍然在世,仍然在上海隐居,如果他心血来潮想坐飞机回趟北京,就得拿出1080块大洋买张机票,要是来回都坐飞机,总共得花2160块大洋。前面说过,他月收入300块大洋左右,单单在京沪之间坐飞机来回跑一趟,就得让他砸进去大半年的收入,您说他怎么会舍得坐飞机,坐飞机又岂能不是阔人的专利!
假定鲁迅是一个真正的阔人,手里特别特别有钱,他会不会坐飞机呢?我估计仍然不会,因为他生性怕麻烦,而在民国时代坐飞机却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