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童发烧急诊 医生不开退烧针反遭质问

时间:2022-11-25 阅读:20 评论:0 作者:admin

  “我孩子体温这么高,你为什么不给开退烧针?”前晚10时,在武东医院急诊科内,四位家长带着发烧的两岁男孩童童(化名)急得团团转,并一再要求医生开退烧针。

  只是,值班的朱凯医生却坚持要他们口服退烧药。“体温已到39.4℃,再不赶紧退烧,孩子万一烧出问题来怎么办?你说不能开退烧针,为啥我以前到诊所看病,别人可以开?……”

  看医生不肯开,家长又发出一串质问。朱凯只好一再解释,孩子体质弱,退烧针的副作用很大,口服药虽然慢一些,但对孩子来说要安全多了。家属最后不得不听从了医生的意见,但表示对此不能完全理解。

  据朱凯医生称,很多发热的患者,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由于体质虚弱,一旦给予静脉注射解热镇痛的药物,可能会大量出汗,甚至导致患者虚脱或休克。

  此外,很多静脉注射解热镇痛药物,比如注射用的赖氨匹林,说明书明确指出,一般12岁以下小儿慎用,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记者采访多家医院也得知,目前,武汉的大医院确实基本遵循少开或不开退烧针这一原则。

  针对家长最担心的“怕把孩子烧傻”的观念,汉口医院儿科主任李晓岚解释:一般在高热以下,不会引起脑损伤,只有持续40.5℃以上的超高热时,才有可能引起抽搐、高温惊厥,会带来一定的脑细胞损伤,但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所以家长不必过于焦虑。

  链接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其次是结缔组织病(即胶原病)、恶性肿瘤等。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

  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而且发热也是疾病的一个标志,因此,体温不太高时,可通过多喝水来减少发热带来的不适感。非细菌感染引发的发烧不必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

  温葡萄糖水能起到利尿降温的效果,在体温没有超过38.5°时可尽量选择物理的方式控制体温。但如体温超过40℃(小儿超过39℃)则可能引起头晕、惊厥、休克,甚至严重后遗症,故应及时就医。如出现抽搐等症状应遵照医嘱服用镇静药(特别是小儿)。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3173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