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安全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为确保上市后的药品安全,我国在监管和检验等方面采取了诸多举措。全国人大代表、中恒集团(16.91, -0.16, -0.94%)董事长许淑清指出,中药制剂多为复方制剂,在现有药品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很难确保中药制剂质量。
她认为,中国药典的药材标准从1995年版至2010年版,整体水平提高不明显。由于缺乏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基础研究,使中药制剂的整体质量标准也难以提高。不同地区生产的中药、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生产的中药差异很大,严重影响了中药制剂的疗效和声誉。此外,中药材与中药制剂有毒有害物质研究不清,也导致其控制不严。目前中国药典中对中药材有农药残留检测要求的品种不超过10个,检测的农药残留种类也只有部分有机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酶类农药共24种。
“中药制剂成分复杂,至今大多数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仍未明确,因而无法按化学药品质量控制标准来制订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而且,中药制剂的原料生药及饮片本身各种成分的含量有一定差异,在制成中成药后,其质量控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许淑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制订中药材质量标准及中成药质量标准指导原则或指南,使中药材与中药制剂标准提高有据可依;国家制订相应政策鼓励各方参与提高中药材和中成药质量标准,应使提高中药材和中成药质量标准成为常态化的工作。
中药制剂是药物制成何种剂型何种制剂的依据,首先是根据医疗预防的需要,由于病有缓急,证有表里,因此,对于剂型、制剂的要求亦有不同,如急症用药,药效宜速,故采用汤剂、注射剂、舌下片(丸)剂、气雾剂等;缓症用药,药效宜缓,滋补用药,药效宜持久,常采用蜜丸、水丸、糊丸、膏滋、缓释片等;皮肤疾患,一般采用膏药、软膏等;某些腔道疾患如痔疮、瘘管,可用栓剂、条剂、线剂或钉剂等。其次是根据药物的性质,药物性质不同亦要求制成不同剂型、制剂,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如处方中含有毒性和刺激性药物时,则宜制成糊丸、蜡丸、缓释片等;遇胃酸易分解失效的药物成分,宜制成肠溶胶囊或肠溶片剂;某些药物制成液体制剂不稳定时,可制成散剂、片剂、粉针剂或油溶液等。药物制成剂型、制剂时还要考虑便于服用、携带、运输、贮藏及生产等。有关药物制成剂型、制剂,前人早有论述,《本经》序例中记载:“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梁代陶弘景则进一步指出:“……又按病有宜服丸者、服散者、服汤者、服酒者、服膏煎者,亦兼参用察病之源以为其制也。”当然,药物和剂型、制剂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药物本身的疗效无疑是主导的,但剂型、制剂对药物疗效的发挥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药制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既继承了传统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又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来研究中药剂型、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临床药效学的科学。制剂的中心内容是研究制剂的生产工艺和理论,使制剂的生产工艺合理,质量符合各项规定要求,疗效突出,毒副反应小,便于生产、服用、携带、运输、贮藏,病人欢迎,市场畅销,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高,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的目的。总之,必须使制剂有效、安全、稳定,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