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风中,我们迎来了冬至。寒冷的气候,让感冒成为了人们的常客。然而,感冒这种最普通的病,百姓似乎“越来越看不起了”。《生命时报》记者随机调查了10位北京市民。结果显示,如果自己买药,大家通常会购买一种西药成分感冒药,一种中成药感冒药,外加止咳糖浆、喉片等缓解症状的辅助药物,花费在50元—150元不等;如果去医院治疗会更贵,除了验血外,有些咳嗽的患者会被要求拍胸片和输液。
多数人看病花了冤枉钱
王先生上个月刚得过感冒,医生给他开了3天的输液单。“按理说不是多大的病,可谁都不敢不听医生的。最后一算,检查、口服药、输液加起来,花了将近1100块钱,以后没事可不敢随便‘病’了。”
某福建媒体曾对此做过暗访,记者到四家医院就诊,自述有“咳嗽、喉咙痛”等症状,最后均被诊断为感冒。有医院给开了口服药,有的医生要求输液,有些既验血又输液,花费在30—230元不等。
这些现象也催生了中国的“感冒经济”。据统计,2008年,我国感冒药的零售市场销售额达92亿元。有关人士分析,75%的人一年之内至少会患一次感冒,如果我国每年有10亿人次患感冒,人均购买15—20元的药品,感冒药的市场容量至少有150亿—200亿元。因此,我国有1000多家药厂在生产大同小异的感冒药,而外资药企更是强势进攻,占据了中国感冒药市场60%以上的份额。以上还仅是来源于药品零售市场的统计。
一位外国医生曾说,治疗感冒,中国可能是全世界花冤枉钱最多的国家。此言虽然尖刻,却一针见血。中国人对于感冒的重视程度,让许多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很是不解。卢克是加拿大人,在中国某媒体工作已经9年。“以前在家得了感冒,从来没想过要上医院,如果实在难受,比如说咳嗽睡不着觉,就会给家庭医生打个电话,他会让我喝点止咳药。”卢克说,来到中国后,他一感冒,同事们就会劝他赶快去医院治病。“我挺不理解的,以前从来没有治过感冒,就是休息休息,一周就好了。”
而在英国,说到“感冒不是病”这句话,当地人十有八九都会点头。《生命时报》记者在英国居住多年观察发现,很少有人会为了感冒跑去医院,即使到了医院,医生们的建议往往也是:“这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不用吃药、打针,靠你自己的免疫力就能好起来”。或许你会强调自己还在发烧,医生会说,要么在医院里,要么回家,找个冰袋敷在头上,脱掉衣服安心睡一大觉就能痊愈。只有被诊断为重感冒,病人才会被获准服药。但无论是在药店还是医院,尽管只是些治愈伤风感冒的药物,英国的医生通常也只给开出三四天的药量,而这最多只会花费3到5英镑,相当于30元到50元人民币。周先生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工作多年,他告诉记者:“几乎没有人专门去医院治感冒,因为预约至少要一个月,排上的时候病早好了。一般都会多喝水,有人会尝试一些古方,比如喝鸡汤、喝草药茶、吃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