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现象低龄化 保护听力应从小做起

时间:2022-11-11 阅读:8 评论:0 作者:admin

  今天是第16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安全用耳,保护听力。本市第四中心医院耳鼻外科专家杨彩虹提示,本属于中老年人多发的耳鸣现象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如今已经开始在青少年中有所增多。保护听力,应从青少年做起。

  如今,青少年都喜欢听手机音乐、戴耳机看视频、玩游戏机,这些电子产品使用不当,可能成为青少年发生听力障碍的诱因。习惯长时间地戴耳机,常把音量开得很大,会使青少年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加大。

  青少年听力障碍的早期症状主要是,安静时一侧或双侧耳朵里常自发出现“吱吱、嗡嗡”的响声,随后耳鸣的持续时间延长,声音逐渐增大,白天有时也能听到。病变的根源为高强度的噪音造成内耳毛细胞损伤、水肿,以及耳蜗的局部结构血流不畅。

  青少年应对听力进行有效的保护:用耳机听音乐时,应每隔半小时左右让耳朵休息一下,音量最好不超过80分贝。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外,还要注意做到:重视两耳卫生,切忌经常挖耳朵,感冒时不要用力擤鼻涕;要重视治疗中耳炎、各种鼓膜穿孔以及鼻窦炎等疾病;要避免使用某些能导致听力障碍的药物;个人情绪应保持乐观稳定,防止遇事情绪突然暴怒引起突发性耳聋;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清淡饮食,戒烟戒酒。

  听力受损不可逆转

  专家还指出,听力受损的过程一般都是无声无息、逐步推进的。短时间内,一般的损伤可能暂时不影响与别人的沟通交流,所以很难引起人们的警惕,但是再过若干年,喜欢使用耳机的人就会过早地跨入听力下降的人群,拥有一双提前衰老的耳朵。

  研究表明,人的听力是非常娇嫩的。耳蜗上感受声音的毛细胞一旦受损,就会造成语言识辨力下降,也就是说,听得见别人在说话,却听不懂具体说什么内容。就是这样重要的细胞,其数量在一个人出生时就已经定了,损伤一个就少一个,是不可逆转的。目前,突发性耳聋在都市白领中发病率很高,多数就是耳机使用过频造成的。

  连续听音乐不超过60分钟

  对于喜欢戴耳机听音乐的人,专家介绍了科学用耳的方法。经常戴耳机听音乐的人应掌握一个“60-60原则”,这也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在这样的情况下用耳是比较健康的。

  此外,要在安静环境下听音乐,尽量避免在一些喧嚣的场所。专家认为,一旦外界环境变得嘈杂,耳机的输出效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而在安静环境下,几种耳机的输出音效相差无几。

  购买耳机时也有讲究。不妨挑一些能阻绝外在噪音的耳机,以减少因环境噪音而加大随身听音量的机会。耳机最好选头戴式的,比耳塞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要小。因为耳塞式耳机直接塞在外耳道里,声音没有出处,都向着鼓膜发过去,声音全部被鼓膜接收,对听力的损伤更大。一般来说,听到同等音量的音乐,用耳塞式耳机比头戴式耳机的音量高7-9分贝。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27987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