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的症状 肠套叠的治疗和预防

时间:2022-10-27 阅读:11 评论:0 作者:admin

  肠套叠是一种肠道内的疾病,它多发于婴幼儿身上,成年人也会患上这种病。诱发肠套叠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病毒感染、手术感染、肿瘤等因素。那么你知道肠套叠到底是怎么回事吗?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什么是肠套叠,赶紧来看看吧!

  目录

  1、肠套叠是什么 2、肠套叠的发病原因与机制

  3、肠套叠的病理变化 4、肠套叠的症状

  5、肠套叠的检查 6、肠套叠的治疗

  7、肠套叠的预防与保健

  肠套叠是什么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肠套叠发病率占肠梗阻的15%-20%,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成人。

  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逆性套叠较罕见,不及总例数的10%。

  肠套叠的发病原因与机制

  成年人肠套叠一般均有明显原因。多数在肠壁长有息肉、乳头状腺瘤或粘膜下脂肪瘤等。当蠕动波将肠壁肿块推向远端时,牵拉该段肠管一起套入远侧肠腔内而形成肠套叠。

  美克耳憩室亦可内翻入肠腔而引起肠套叠,成人肠套叠一般多发生在空肠或回肠。

  常见的为6-12月幼儿的小儿肠套叠。一般无明显原因,因而称为自发生肠套叠,6-12月往往是幼儿断奶及改变食物的年龄。

  有人认为随着食物的改变肠道内细菌也起变化,易引起粘膜下Peyer斑炎症肿胀而诱发肠套叠。幼儿肠套叠大多发生在末段50cm回肠,该处Peyer斑也最多。

  肠套叠由三层肠壁组成:外壁为鞘部,套入部又由最内壁和反折壁组成。套入部的最前端为顶部,鞘部的开口处为颈部。

  套入部系膜血管为鞘部挤压而使套入肠管充血、水肿以至坏死。肠套叠发生后,只要肠系膜够长且肠管可活动,套入部的顶部可继续向前推进到左侧结肠。

  按套入肠的顶部和外鞘颈部肠段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按照Perin和Lindsay的统计,最多见的为回盲型,占39%,其次为回结型,31.5%,回回型、6.7%和结结型,4.7%,其余为少见类型。

  (一)发病原因

  按肠套叠发生部位、有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将其分为原发性肠套叠和继发性肠套叠。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肿瘤、创伤及手术后和肠道的炎症性病变等。

  1.原发性

  发生套叠的肠段及其附近找不出明显的器质性因素,占小儿肠套叠数的75%-90%,成人仅10%-15%为原发性。

  婴幼儿肠套叠发病年龄多在1岁以下,5-9个月乳儿的发病率最高,2岁以上逐渐减少,多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特别多见于春秋季节。

  此季节上呼吸道和淋巴结的病毒感染较多,可能致肠蠕动失去正常的节律性,或形成痉挛。此外婴幼儿的食物性质突然改变,食物过敏、腹泻等,都可能成为肠套叠的促发因素。

  新生儿回盲部系膜常不固定,一般要在生后数年内才逐渐固定附着于后腹壁。因系膜过长、松弛,致使回盲部游动过大,是该部位肠套叠发病的主要解剖因素。

  2.肿瘤

  肿瘤是成人肠套叠最常见的原因。肠道的息肉、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及癌肿等,均可引起继发性肠套叠。

  这是因为回盲部或其他肠段如有肿瘤存在,常会导致肠蠕动失常,而成为引起套叠的诱套点。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22259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