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与防护

时间:2022-10-27 阅读:5 评论:0 作者:admin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手部类的疾病,经常使用电脑的人很容易患上这种病症,因为他们总是过度使用手指,重复同样的动作,我们经常说的鼠标手就是其中一种表现。那么你知道腕管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吗?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什么是腕管综合征,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腕管综合征的简介 2、腕管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3、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与临床表现 4、腕管综合征的检查项目

  5、腕管综合征的治疗 6、腕管综合征的预防

  7、腕管综合征的饮食保健

  腕管综合征的简介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患,也是手外科医生最常进行手术治疗的疾患。

  腕管综合症非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支具制动和皮质类固醇注射等。如果保守治疗方案不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则要考虑手术治疗。

  腕管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是正中神经在腕部的腕管内受卡压。其发病率在美国约为0.4%,我国尚无明确统计。

  Paget医生于1854年最早描述了两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出现了正中神经卡压的临床表现。

  1913年,法国学者Marie和Foix医生首次报道了低位正中神经卡压症状患者的神经病理检查结果,并提出如果早期诊断并切开腕横韧带,或许可以避免出现神经的病变。

  1933年,Learmouth报道了手术切开屈肌支持带治疗腕管神经卡压的病例。

  1953年,Kremer首次在公开出版物中使用了“腕管综合征”来命名这一疾患,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腕管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腕管是腕掌部的一个骨——纤维管,拇长屈肌和4根屈指浅肌腱、4根屈指深肌腱及正中神经通过此管

  进入手部。腕管在手腕掌桡侧,由腕骨和腕横韧带构成。腕横韧带坚韧,近侧缘增厚,是压迫正中神经的主要因素。正中神经在腕管中位置表浅,容易受腕横韧带的压迫,造成损伤。

  腕管综合征的发病与慢性损伤有关。手及腕劳动强度大时容易发病。

  引起腕管综合征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

  1.局部因素

  (1)引起腕管容积减小的因素

  如Colles骨折、Smith骨折、舟骨骨折及月骨脱位后畸形愈合,以及肢端肥大症等。

  (2)引起腕管内容物增加的因素

  如脂肪瘤、纤维瘤、腱鞘囊肿、腕管内肌肉位置异常(指浅屈肌肌腹过低、蚓状肌肌腹过高)、非特异性滑膜炎、血肿。

  2.全身性因素

  (1)引起神经变性的因素

  如糖尿病、酒精中毒、感染、痛风等。

  (2)改变体液平衡的因素

  如妊娠、口服避孕药、长期血液透析、甲状腺功能低下。

  腕管综合征发生的原因是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卡压。

  腕管是一个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组成的骨纤维管道。前者构成腕管的桡、尺及背侧壁,后者构成掌侧壁。

  腕管顶部是横跨于尺侧的钩骨、三角骨和桡侧的舟骨、大多角骨之间的屈肌支持带。正中神经和屈肌腱由腕管内通过,尽管腕管两端是开放的入口和出口,但其内组织液压力却是稳定的。

  腕管内最狭窄处距离腕管边缘约50px,这种解剖特点与腕管综合症患者切开手术时正中神经形态学表现相符。正中神经走行在屈肌支持带下方,紧贴屈肌支持带。

  在屈肌支持带远端,正中神经发出返支,支配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浅头,和拇对掌肌。其终支是指神经,支配拇、示、中指和环指桡侧半皮肤。无论是腕管内的内容物增加,还是腕管容积减小,都可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

  最常见的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的原因,是特发性腕管内腱周滑膜增生和纤维化,其发生的机理尚不明了。有时也可见到其他一些少见病因,如屈肌肌腹过低,类风湿等滑膜炎症,创伤或退行性变导致腕管内骨性结构异常卡压神经,腕管内软组织肿物如腱鞘囊肿等。

  有研究认为过度使用手指,尤其是重复性的活动,如长时间用鼠标或打字等,可造成腕管综合征,但这种观点仍存在争议。腕管综合征还容易出现于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机理不明,有观点认为与雌激素变化导致组织水肿有关,但许多患者在孕期结束后症状仍然未得到缓解。

本文链接: http://bbs.lanchong123.com/?id=22174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