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条”上力量下沉纳入网格,由“块”统揽辖区“一亩三分地”的全部社区事务,其核心是“条包块管、以块为主、属地管理”。效果日益显现:“现在既有无数双眼睛在发现,也能捏起拳头来综合施策”
商务楼宇的民企员工,租借了附近居民区的住房充当食堂,呛人的油烟令周遭住户不胜其扰,这事该谁管?
传统以城市街面固件为对象的网格化管理,显然难以纳入;而缺少工商、食药监等专业执法的适配性支持,社区的“手段有限、责任无限”,又往往使诸多问题陷入“治理―回潮”的困境。
城市管理“接口”不兼容,导致简单事情复杂化,如何破解?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压力测试,闸北区创新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在管理范围上从市容管理逐步向社会治理延伸、在管理区域上从“围墙外”街区向“围墙内”居民区延伸、在管理时间上从“8小时”向“24小时”延伸。而这三个“延伸”的支撑点,则在于赋予街镇对辖区职能派出机构的指挥权、考核权和监督权,从而做实街镇,真正让群众找得到“有关部门”、让街镇叫得动“有关部门”。
流程再造,兼容管理“接口”
在完成信息化新老平台的切换和功能调整后,闸北区网格化中心于日前正式启用,连同去年陆续建成的八街一镇网格分中心、31个工作站和城市管理的65个责任网格,一张涵盖整个城区的信息化联动响应处置网络,业已形成。
走访这些中心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其共通点在于,视频巡查在得到充分运用的同时,进一步整合了路面巡查发现和市民热线、领导信箱、人大代表联络室、媒体曝光、市民巡查团等近14种发现渠道,所有案件数据信息都生成于系统平台,并由中心负责受理派遣、问题处置、协调督办、结案反馈。
“问题发现的渠道多元,也要求管理范围进行拓展。”闸北区网格化管理中心主任曾纪忠说,传统网格化管理关注的是市容与城市固件,但这远远无法满足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在对社区管理的问题进行梳理、细化后,如今网格化范畴已涵盖市容环卫、设施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综合管理、公共服务类、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治安管理、地下空间、应急联动等,“其中很多新增事项,责任落在基层,管理却在条线,而长久以来‘接口’又互不兼容,必须通过流程再造,使管理在基层实现无缝衔接。”
闸北区的做法是,将“条”上力量下沉纳入网格,由“块”统揽辖区“一亩三分地”的全部社区事务,其核心是“条包块管、以块为主、属地管理”。
记者在彭浦镇了解到,承接中心派单,该镇建立了“1+8”大联勤大联动体系,辖区内的派出所、交警中队、工商所、房办、食药监分所、绿化市容所、环卫作业公司等八个辖区职能部门和单位由街镇牵头,实现部门联动。沪太支路、教程路跨门营业有所抬头,彭浦镇网格化分中心经由视频监控发现后,即可联系派单,各单位联动执法,查阅视频记录可见,用时8分钟便已处置完成。
这样的“1+8”模式目前已在闸北区所有街镇建立。对此,彭浦镇党委书记李雅萍表示,以前各职能部门独立运转、协调成本很高,往往多次发现却难以解决,以致简单问题拖成“顽疾”,网格化管理,优化整合资源,实现条块融合,效果日益显现,“现在既有无数双‘眼睛’在发现,也能捏起拳头来综合施策。”
“三权”下放,走出“人情依赖”
有着20多年历史的中华新路无证餐饮,在闸北区网格化管理的“压力测试”期间,得到了彻底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