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市”建设,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市无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稳中趋好。据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最新民意调查报告显示,绵阳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
近年来,市级各部门协同联动,齐抓共管,通过加快建设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和社会监管的“大监管”模式,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市”建设,从2011年起,我市就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目标绩效考核和民生工程,先后出台了《绵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绵阳市食品药品监管职权划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不断完善新形势下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2013年9月11日市政府正式印发新组建的市食药监局“三定”方案,2013年底,全市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各县市区、园区、科学城办事处都设置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镇乡、街道片区设置食品药品监管所69个,270个乡镇农业机构和277个乡镇畜牧机构加挂了农产品(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牌子,初步构建了市县乡三级监管网络。
为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依法对全市具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实行了四个“统一”(即统一制定检测计划、统一管理检测经费、统一运用检测数据、统一发布检测信息),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全部纳入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并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食品安全“亮剑行动”,对米、面、油、酒、肉和肉制品、调味品以及农村食品市场、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等开展了十余项专项整治,不断加大违法打击力度,依法深化食品安全法治治理。
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全市无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稳中趋好。
自2004年1月1日起,中国首先在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酱油和醋五类食品行业中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第二批十类食品肉制品、乳制品、方便食品、速冻食品、膨化食保健食品标志品、调味品、饮料、饼干、罐头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国家质检总局将用3~5年时间,对全部28类食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