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下午,钟表指针已走过17时30分,一些界别的分组讨论早已结束,但广州大厦四楼的会议室里依然热火朝天——“医院已经成为‘战场’,在中国医生是一种危险的职业。”“同种疾病报销比例千差万别。”“医生为评职称找人写论文花费不菲”……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医卫界别的分组讨论上,委员争相发言,意犹未尽,或“自揭家丑”,或对当下医疗界的“怪”现象进行“炮轰”。当副省长林少春回应完委员们时,已过了18时,委员们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热点一 医生被神化或妖魔化
医患关系仍然是委员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伤医杀医事件频发、过度劳累、职业焦虑、遭受光环化和污名化的双重压力以及法律对医生的有罪推定等原因,造成广东省医生幸福感偏低。”来自中山大学附属一院的政协委员秦鉴第一个发言:“维护大众健康的主体——医生不大幸福,一个不大幸福的群体怎么能为大众创造幸福的基础呢?”在一些人眼中,医生一会儿是“天使”,一会儿是“魔鬼”。“光环让医生看门诊时不敢喝水、上厕所,甚至不敢生病。而污名化的例子太多了,像深圳的‘缝肛门事件’、‘八毛钱巨结肠事件’,让医生的压力倍增。”秦鉴希望全社会都为医生“点赞”,对医生既不要神化,也不要妖魔化。
此外,他还建议改革医疗价格制度,尽快建立医疗补偿机制,“医疗价格制度应该体现出医生的劳动价值,医疗补偿机制可以让医生跳出‘治病—赚钱’的关联,让医生不再‘以量取胜’,减轻医生的不合理劳累”;加强法治,严厉惩处暴力伤医者;引入重大医疗事故保险,解决医生万一犯错后导致的巨额赔偿问题,弥补患者的损失。
热点二 同一种病各地报销悬殊
委员们对看病难、看病贵也谈了很多。“广东的不同地区,医保报销比例差别很大。”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政协委员李刚举例,在中山三院的天河院区和萝岗院区,患者看同种疾病,看的也是同一个医生,在天河院区可以报销1.1万元,在萝岗院区只能报销9200元;又如,同一个病人,患的是一般慢性乙型肝炎,在广州可以报销7000多元,在梅州只能报销3000多元。
省政协委员、粤北人民医院副院长贝抗胜来自粤北地区,对此更是深有体会:“广州病人可以报销一万六七千元,韶关的三甲医院只能报销六千多元,基层医院有些只能报销两千元。医保标准悬殊,不利于看病。”他建议,全省对欠发达地区的补助要增多,“不要求全省统一,能否适当缩小差距”。李刚也建议省里出台相关意见,“一个病在同一个医院要注重平等性和公平性”。
对于基层医疗,副省长林少春更是关心。在16名委员结束发言后,他特意问现场有没有来自乡镇医疗机构的委员,“我就是想多听听真正来自基层委员的声音”。
热点三 职称论文掺水造假严重
“目前只愿意做临床的医生晋升高级职称时也需要基金、论文,导致掺水造假现象严重,令人痛苦。”秦鉴“自揭家丑”。
政协委员周克元也接过话头:“我的实验室经常要为熟人写论文,这类情况很常见,但这些论文是没有意义的,除了浪费资源外没好处。”此外,“除了大学附属医院或者确实好的三级医院以外,绝大多数人不用外语,不看外语杂志,而考外语多数都是作弊。”
周克元建议,医疗职称评审不要以论文和基金为主要条件,而要看技能、医德。秦鉴建议,除在大学愿意走科研路线晋升的医生外,其他所有临床医生以临床能力评价为主,不要再对论文、科研基金作要求;临床医生的等级简化为住院医师、高级医师两类,并把资质评定交给民间的专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