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殖民:宋元时期国人的海外开拓

时间:2023-03-16 阅读:15 评论:0 作者:admin

古代殖民:宋元时期国人的海外开拓

宋代海船出土

汉唐时期,的对外开拓主要是沿陆路拓展,尤其是西域方向,海洋方向的发展有限。主导海外贸易的商人仍是蕃商。往来的贸易船多以蕃舶为主。两宋时期,陆路西向发展受阻,的对外开拓方向为之一变,海洋开拓事业逐渐发展。

宋代以后,政治、经济中心南移,海洋开拓的物质基础逐渐坚实,南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增加,蚕桑、棉花、茶、麻、水果等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推动了国内贸易发展。宋元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出口商品的生产基地。两浙、四川和整个沿海地区的丝织业比较发达,丝绸种类繁多,产量大。元代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元代来华的意大利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提到,华商运往印度的商品以棉、丝绸为大宗。元代典籍《岛夷志略》记载的输往海外的棉纺品有土布、大棉布等34种。宋代瓷器业集前代之大成,产品大量远销海外的瓷窑有浙江的广元、温州、云和、丽水;福建的泉州、德化、汀溪;广东的潮州、广州等。

宋元时期发达的造船业和航运业,也是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最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北宋时期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航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使以往的帆船沿岸航行发展为跨洋航行。南宋时期,指南针成为海舶普遍的导航手段。宋元时期,造船业异军突起,所造船舶规模大,数量多。大型海舶载重达10000-12000石(500-600吨),同时还可搭载500-600人。中型海舶载重2000-4000石,搭载200-300人。宋代出使高丽的神舟,身长达16.87丈,载重约1000吨,其规模与郑和“宝船”不遑多让。(注:本师韩振华认为,郑和的“宝船”实际上身长15丈。参见韩振华:《论郑和下西洋船的尺度》,《航海交通贸易研究》,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出版,第292页。)宋元时期航海技术和造船业的发展,一改前朝中外贸易以蕃商、蕃舶为主的态势,帆船和华商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角。

当帆船和华商成为海外贸易主角后,其活动领域之广也远非前代可比。唐代初年宰相贾耽考订的“广州通夷道”,提及东亚和印度洋水域的29个海外国家和地区。成书于南宋后期的《诸蕃志》,记载的南海国家有53个国家和地区。元代前期成书的《大德南海志》,记录了与广州通商的海外国家和地区有143个。元代末年成书的《岛夷志略》,涉及的海外地名达200多个,其中99个国家和地区是作者汪大渊“皆身以游览,耳目所亲见”,遍及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浩浩荡荡的郑和下西洋所历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未超出元代华商活动的区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bbs.lanchong123.com/?id=32660 转载请注明出处!